新高考报考问答_新高考报考问答题及答案
新高考报考问答_新高考报考问答题及答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新高考报考问答”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文章目录列表:
1.2020年海南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有关政策解读
2.江苏省2022年高考报名问答(江苏省2022年高考网上报名)
3.关注!10个问答帮你彻底理清新高考“3+1+2”模式(附新高考如何选科)
4.高考志愿填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2020年海南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有关政策解读
2020年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将 落地。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审定,并报经教育部核准同意,4月8日省教育厅印发了《2020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实施办法》《海南省普通高考标准分转换实施办法》《海南省普通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三个配套文件。
一、2020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实施办法
1.问:请介绍《实施办法》的研制背景和过程。
答: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我省被 列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这是 对海南教育的肯定、信任和重视。2016年和2018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海南省深化高等学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为做好改革政策的落地,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认真梳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脉络,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先进改革经验、广泛征求考生和家长、高校和中学的意见,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我省实施办法。先后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和论证会,经合法审核、组织有关 评估论证,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审定,印发实施。
2.问:《实施办法》的研制依据和原则有哪些?
答:在研制过程中,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海南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及教育部相关规定,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科学选才、有利于教育公平的要求,坚持平稳过渡、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有序推进的原则,深化我省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改革。
3.问:改革前后录取方式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2020年起,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主要体现批次合并、志愿设置等以下六个方面的变化:
,录取依据有变化。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以考生 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即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择优录取。
第二,录取批次有变化。一是合并本科批次。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只分为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本科批次分为本科提前部分、本科普通部分。二是调整部分批次录取顺序。将本科 类、地方专项计划调整到本科提前部分录取。即:本科提前部分按照本科提前普通类、本科艺术 类(与本科提前普通类同时开展招生)、 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特殊类型(含强基计划、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等)等顺序录取;本科普通部分按照本科普通类、本科少数民族班和预科班的顺序录取。
第三,志愿设置有变化。志愿设置以院校专业组为基本单位,即采取“院校+专业”的方式。院校编制招生计划按招生专业科目要求分类设置院校专业组,并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投档录取。考生填报志愿须本人选考科目满足拟报院校的专业组科目要求方可填报。对于没有提出科目要求的院校专业组,考生在报考时无选考科目限制。
第四,志愿数量有变化。为满足考生志愿填报和院校选才的需要,在改革后,本科提前部分的本科提前普通类、本科艺术类、本科 类、 专项计划各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提前部分的艺术校考、地方专项计划各设3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特殊类型设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普通部分的本科普通批设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少数民族班和预科班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高职专科提前批、专科艺术类、专科 类各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高职专科批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设6个专业志愿及服从调剂志愿。
第五,划线比例有变化。在能够满足高校招生选才需要的前提下,坚持保持各批次上线率与历年相当的原则,分别确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划线比例。即:本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本科计划总数的115%的相应位次考生成绩划线。专科批次实行先报志愿再划线,按招生院校的专科计划总数的100%相应位次考生成绩划线。部分特殊类型招生最低控制分数线原则上按照考生总数25%的相应位次考生分数划线。艺术 类最低控制分数线划线比例和改革前一致,仍分别按照艺术类(分专业类别)、 类的招生计划总数的115%划线。
第六,投档比例有变化。改革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各批次投档比例原则上为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05%,改革后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各批次,在进行模拟投档后按最终确定的院校专业组计划数的100%比例正式投档,可降低考生退档的风险。
4.问:如何保障《实施办法》平稳实施?
答: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保障《实施办法》平稳落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 领导、部门协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充分发挥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作用,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和招生高校的工作职责,加大组织力度,强化推进改革的组织保障。
二是开展宣传培训。广泛宣传解读录取方式改革相关政策。组织各级各类系列专题培训、印发问答宣传册和视 宣传片,深入做好宣传解读,确保广大考生全面、准确理解改革政策,为科学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保障。
三是开展模拟演练。根据改革工作要求,借鉴试点省市改革工作经验,组织开展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全真全流程模拟演练,加强风险排查,细化管理,完善应急机制和预案。
四是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招生考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提高适应改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海南省普通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解读
1.问:为什么要进行高考加分改革?
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 部署,根据教育部、中央统战部、 民委、公安部和国务院台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解决现行加分项目较多、分值较高以及范围不够 等问题,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2.问:高考加分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高考加分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严格控制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分值,逐步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确定加分资格条件,加强加分资格审核,严格执行政策使用范围,实现学生成长、 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 。
3.问:我省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是如何研制出台的?
答:我省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的研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 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策等相关程序。修订过程中,充分征求了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卫健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学生及家长意见,深入调研、数据分析,组织 评估论证,合法性审核,经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审定,报教育部核准备案。
4.问:我省高考加分改革保留哪些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分值?
答:我省继续保留3项目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分值:一是保留“烈士子女,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20分投档”。二是“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及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及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20分投档”。三是保留“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10分投档”。
5.问:对哪些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进行改革?
答:自2020年起,一是新增“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高中阶段学校修满规定的年限”的条款,并明确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5分投档;二是归侨青年、华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6分投档调整为增加3分投档。
6.问:对我省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哪些改革?
答:一是进一步降低我省地方性加分项目的分值。其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农村人口独生子女,报考省内高校增加5分投档调整为增加3分投档;在非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学校就读并毕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高校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二是自2023年起,取消在非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学校就读并毕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的两个加分项目;201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农村人口独生子女不再享受高考加分;三是继续保留驻三沙部队半年以上且到高考报名时仍在三沙部队工作的官兵子女,报考省内高校增加6分投档。
7.问:执行高考加分有哪些政策要求?
答:一是全国性加分项目适用于面向省内外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地方性加分项目适用于面向本省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二是加分资格须由考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核确定后,方可享受加分。三是符合多项高考加分项目的考生,分值不累加,取其中分值。四是取得当年少数民族加分资格的少数民族考生,方可获得当年报考少数民族班和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资格。五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符合我省高考加分实施办法的可按相关规定申报。
8.问:如何执行好高考加分,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答:我省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继续按照“谁主管、谁审查、谁确认、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好资格审查工作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做好加分资格的审查。深入实施阳光工程,严格落实加分考生资格信息的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打击弄虚作假等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9.问: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自什么时间起实施?
答: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琼教〔2015〕14号)。
三、海南省普通高考标准分转换实施办法解读
1.问:请介绍我省普通高考标准分转换办法优化的背景及过程。
答:我省自1988年以来,一直使用标准分呈现高考成绩。使用标准分报告高考成绩,可以细化等级,更好地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让选拔更为公平,一直以来我省依据标准分录取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针对考生选考科目不同、群体各异、报考人数不一的新情况,我们邀请了国内外多名 组成 团队充分论证, 认为我省新高考继续保持使用标准分报告高考成绩,既符合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也切合海南实际。为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出现的新情况,确保标准分的转换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在基本保持原标准分转换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对标准分计算办法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
在优化调整过程中, 团队利用原始数据进行了多轮模拟推算,反复咨询及论证,确定了优化调整的内容,经广泛征求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学生及家长意见,按照公众参与、 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核,并报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审定等程序,最终形成了《海南省普通高考标准分转换实施办法》。
2.问:新的标准分转换办法优化了哪些内容?
答:新的标准分转换办法主要优化调整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优化调整了各单科标准分的分数转换区间。将各单科标准分的分数转换区间由原来的[100,900]优化为[60,300],综合分的标准分分数转换区间仍然保持[100,900]不变。
二是优化调整了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将原标准分百分等级计算办法:“计算小于分数Xi人数的百分比”优化调整为“计算小于或等于分数Xi人数的百分比”。
3.问:为什么要将各单科的转换区间由原来的[100,900]优化为[60,300]?
答:我省原来的高考采用“大文”、“大理”的考试模式,文、理科考生人数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单科人数过少的情况。
新高考采用“6选3”选科的考试模式,有可能会出现单科人数过少的情况。各单科标准分的分数转换区间优化为[60,300],压缩了分数间距,有效地解决了新高考选考模式下,选考人数少的科目分数稀疏现象,在保证了考生单科排名不变的前提下,使各单科分数对综合分的贡献率更加科学合理。
4.问:为什么要对百分等级的计算办法进行修订?
答:修订后的计算办法解决了选考人数少或出现并列分时,标准分分达不到满分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科不论选考人数多少,单科分的标准分都能达到满分300分,综合分分的标准分都能达到满分900分。
江苏省2022年高考报名问答(江苏省2022年高考网上报名)
1.2022年高考什么时间报名?
答: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信息确认的截止时间为11月14日17时。
2.哪些人员可以参加高考报名?
答:具有我省户籍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非我省户籍的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在我省参加高考的,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在我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普通高中学习经历;
其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
在我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 居留 》,可以申请报名。
3.哪些人员不能参加高考报名?
答: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因违反 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考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4.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届毕业生如何报名?
答: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届毕业生必须遵循“高考与合格性考试同一属地报名考试”的原则,在报名地市、县招生考试机构 的地点办理报名手续。
5.往届生、社会考生以及在外省借读的我省户籍考生如何报名?
答:往届生、社会考生以及在外省借读的我省户籍考生,在其户籍所在市、县招生考试机构 的地点办理报名手续。所有往届生、社会考生、在外省借读的我省户籍考生以及其他非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等,在报名开始前,一律先由招生考试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网上报名。已被普通高校录取而未报到或报到后退学的考生,报名时必须上交有关高校的 或提供退学证明。
6.在我省就读的随迁子女如何报名?
答:随迁子女考生须由考生本人向现就读中学提交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申请表,由现就读中学汇总后报就读中学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和县招办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相关报名手续。报名时须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明。考生本人二代 和户口簿的原件及复印件。
稳定住所证明。考生本人或其监护人的房屋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或考生和其监护人在我省的暂住证等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监护人就业证明。监护人在我省的就业单位或所在社区出具的就业证明原件。
7.考生可以报考哪些科类?
答:考生的报考科类分为普通类、 类和艺术类。
8.2022年普通高考考试科目有哪些?
答:2022年我省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其中“3”是指 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1”是指考生首选科目在物理、历史两门中选择1门;“2”是指考生再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2门。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采用全国 命题试卷,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省自行组织命题。
9.高考文化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答:高考总分值为750分,由全国 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分。
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其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4门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10.选择性考试科目组合有哪些?
答:选择性考试科目有12种组合,具体如下:
11.考生报考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有什么要求?
答:考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方可参加该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12.外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转入,如何进行认定?
答: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外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转入江苏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每年11月份高考报名工作结束后,至次年2月底前,具有我省户籍、在外省就读、已报名我省普通高考的考生,通过报名网站申请、填写、上传资料,初审通过后携带 原件、外省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开具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证明原件至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进行成绩转入认定。
13.意向参加2022年高职院校提前招生的考生,对其合格性考试有何要求?
答:凡意向参加2022年高职院校提前招生的考生,须取得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10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考生若未取得上述10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应报名参加相应科目考试。考生若对已取得的合格性考试成绩不满意的,可报名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
14.综合素质评价有哪些内容?
答: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六个方面。
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安全防范等方面的认知与表现。
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
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
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劳动技能、体验经历等情况。
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主要考察学生加强自我认知、树立专业志向、学会选择课程、实现主动发展等情况。
15.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有何作用?
答: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高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在考生分数相同时,可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
16.哪些考生可申请享受照顾政策?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①烈士子女,录取时加20分投档。
②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时加20分投档。
③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录取时加5分投档。
④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加10分投档。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 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 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的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受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子女。
符合应急管理部和教育部关于 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英烈和因公伤残等人员子 待政策规定的考生,可享受相关优待措施。
17.高考报名时,考生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答: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需要准备下列材料:
二代居民 和户口簿;
符合我省高校招生相关照顾政策的考生需提供 原件和复印件;
往届生和社会考生须出具高中毕业 或同等学力证明;
在外省借读的我省户籍考生须提供外省省级考试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的高中会考或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证明;
随迁子女考生须出具 明、稳定住所证明[考生本人或其监护人的房屋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或考生其监护人在我省的暂住证等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监护人就业证明[监护人在我省的就业单位或所在社区出具的就业证明原件]。
18.考生应如何正确填报户籍信息?
答:户籍所在地填写信息必须与户口簿一致。考生务必核准本人最新户籍信息,并确保与当前公安户籍信息一致。如因填写错误,导致后期不能填报相关院校志愿,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遗留问题均由考生本人负责。
19.网上报名成功后,可以修改报考信息吗?
答:考生报名信息一经打印确认,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修改信息的,由考生本人向报名点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报名点进行修改,并须重新打印后进行确认。
20. 类、艺术类考生高考文化考试科目有哪些?
答:我省 类、艺术类考生的高考文化考试科目与普通类考生一致,实行“3+1+2”模式。其中“3”是指 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1”是指考生首选科目在物理、历史两门中选择1门;“2”是指考生再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2门。
21. 类、艺术类考生如何进行专业考试报名?
答:报考 类、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考生须在高考报名时一并填报 类或艺术类专业考试相关信息。报名结束后,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上网打印专业考试通知书。考生凭相应的专业考试通知书和本人 参加专业考试。
22.2022年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如何报名?
答:报考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的考生,须于11月8至14日进行艺术类专业省统考信息确认和缴费,截止时间为11月14日17时。考生完成网上支付后,须返回系统查询缴费状态,当缴费状态为“已缴费”时方可打印专业考试信息确认表。
23.报考艺术类专业校考的考生报名时还需注意什么?
答:报考艺术类专业校考的考生,如其所报考专业是省统考涵盖专业,须根据江苏省及招生高校的要求,参加相关专业省统考且省统考成绩合格,方能按招生院校的录取规则参加录取。202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涵盖专业范围按《省教育考试院关于调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涵盖专业范围的通知》和《省教育考试院关于补充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省统考涵盖专业范围等事项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24.高水平艺术团与艺术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录取专业类别不同。高水平艺术团考生录取到高校后就读于普通类专业,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校的文艺排练和演出。艺术类考生的报考科类为艺术类,根据加试专业的不同,录取后就读于美术、音乐、舞蹈或表演等艺术类专业。
专业考试形式不同。高水平艺术团专业测试由相关院校自行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统考和院校校考。其中,省统考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包括音乐类、美术与设计类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院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校考由各招生院校自行安排。
根据教育部规定,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
25.高水平运动队与 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录取专业类别不同。高水平运动队考生录取到高校后就读于普通类专业,是普通高校为了活跃校园 氛围,满足大学生运动会的组队需要,招收具有 方面特长的考生。 类考生的报考科类为 类,录取到高校后就读于 教育、社会 等 类专业。
文化考试组织不同。高水平运动队考生参加高考或一级以上运动员文化课统考,并填报所报考高校的志愿。其中,试点高校面向一级运动员等组织的部分运动员单独招生工作,文化课考试与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文化课考试 组织。 类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文化考试。
专业考试形式不同。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水平运动队专业测试采取全国统考、高校联考和高校校考相结合的组织方式,考试实施方案由 总局科教司制定。 类考生须参加 类专业省统考。
根据教育部规定,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 一级运动员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 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由 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校考。
关注!10个问答帮你彻底理清新高考“3+1+2”模式(附新高考如何选科)
2021年又有哪些地区实行新高考政策?为了帮助更多考生了解 新高考政策及“3+1+2”模式 ,博翱教育升学规划李老师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推行“3+1+2”模式
“3”: 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为选考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2”: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新高考“3+1+2”模式解密
以下重点解读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 等8个省份将推行的 “3+1+2”高考模式 。 未来的新高考到底什么样 ?很多高中生和家长心里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今天,就用10个问题,带大家来 详细了解一下8省市的改革方案。
一、8省市改革方案相比现行高考制度有哪些变化?
一是考试科目组合不同 。
现行高考的考试招生分为文科、理科两大类,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3”为语文、数学、外语,数学分文、理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8个省市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和山东相同的是取消文综/理综,不分文理科。和山东不同的是,科目设置实行 “3+1+2”的组合方式 。其中:“3”为全国 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且数学不分文、理,“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而山东方案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任选3科参加等级性考试。
二是计分方式不同 。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8个省市和山东方案相同的是,高考综合改革后,考生总成绩仍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15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各100分。
和山东方案不同的是,8省市方案中物理、历史2门直接使用 卷面分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采用 等级分 。而山东对所有选考科目采用 等比例转换法则 和“ 一分一段 ”形式,转换分数连续排列,保证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
三是招生录取模式都有变化 。
现行普通高考是由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择优录取考生。高考综合改革后,无论是山东还是8省市都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 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四是投档录取模式有变化 。
现行高考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所学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高考综合改革后,部分省市的招生都按照“ 院校专业组 ”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一所院校有若干个院校专业组,每一个院校专业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的所有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志愿填报及投档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
二、为何没有实行外语和选择性科目多次考试?
就外语考试时间和次数安排,河北省、辽宁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等 6省市拟只在6月份组织1次外语听力和笔试考试 ,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外语一年两考。 江苏省、广东省拟在6月份组织1次外语笔试,将外语听说考试放在平时并实行机考 。 而山东的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举行,在同一天内连续组织两次 ,每次考试时长约20分钟,考试成绩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外语科目成绩。
这些做法与现有的高考考试安排基本一致,没有增加考试次数、没有改变考试时间(除外语听力外),已做到从考试安排上确保不影响中学目前的教学组织安排,也将缓解目前外语考试在命题、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压力,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外语一年两考必须建立标准化命题机制 ,并积累标准化题库,山东省和8省市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完全具备条件,因此暂时维持现有考试安排不变,待条件成熟后,可积极探索实施一年两考,逐步实施。
和山东方案相同的是,8省市也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 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 选择考由省里 命题、 考试、 组织阅卷、 公布成绩 。
这主要是因为:保障高考安全有序进行,每年都需要20多个政府部门一起来齐抓共管。由于高考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计入高考总分,其性质等同于高考,实施方案做出这样的安排,既减少多次考试对中学教学的影响,也缓解基层组织考试的压力,可以避免一再动用大量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三、合格考和选择考的区别是什么?
一是考试目的不同 。
合格考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的水平考试,主要侧重于“达标”,不强调区分功能;选择考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具有较好区分功能的水平考试。
二是考试科目不同 。
合格考覆盖 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选择考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 。
考试内容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合格考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择考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2018、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选择考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限定性选修内容。
四是考试时间和考试次数不同 。
语文、数学、英语3门合格考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1月开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合格考科目每年考2次,分别安排在1月和6月开考。 选择考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6月 高考科目考试结束后开考 。
五是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和使用不同 。
合格考科目成绩以“ 合格/不合格 ”和 等级(分数) 呈现。合格考成绩不仅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还作为 高职单独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选择考成绩是 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其中,8省市方案中物理、历史直接使用卷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四、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8个省市考生,在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首先要在历史和物理 2 门科目中选择 1 科,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科目中选择 2 科。
这样设置的主要原因: 一是符合高校人才培养需要 。高校、中学和学科 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二是符合有关省份中学教育教学实际 。不同地区的中学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 。学生可从 4 门再选学科中选择 2 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 12 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 文理交融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的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
也就是说,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 考生只能从中物理和历史中选择 1 门参加选择考 。
五、考生如何确定选择考科目?何时确定?
考生科学合理确定选择考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一是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二是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三是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 。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 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 。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因为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这属于正常现象,关键是考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综合考虑,尽早确定,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六、“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是目标导向不同 。“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地位, 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 。“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 12 种组合中自主选择 ,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 2 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1 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 1 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 。“3+1+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 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七、“3+1+2”模式有哪些优点?
组合减少困惑减少
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
走班科目大幅降低
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
学校更易安排课程
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
学生学习更加稳定
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
八、为何物理、历史计算原始分?其他选择性科目计算等级分?
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生群体相同,试题命制、阅卷评分都由省级教育考试部门负责,因此 成绩具有可比性 ,可以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由于其他选择性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 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实行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从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角度做出的。
举例来说,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成绩,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 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 ,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第三批进入改革的8省市在教育部 指导下组成联合 组,邀请国内数理统计分析领域的 学者,借鉴前期试点省份经验,在对8省市历年高考成绩、录取数据进行分析、演算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在接受度、区分度、拟合度、提升度以及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框架内, 确定的8省市共用等级赋分办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 性 。
“一分一档”、等级赋分既确保不同科目间分数可比,又增加考试的区分度,遵循“不让考生的单科排序改变”和“确保选考科目的合适权重,确保转换分数的良好区分度”的原则,保证了最大多数考生的利益,给考生和家长以充分的安全感。
九、8省市方案中,等级赋分的规则是什么?
十、12种选科组合,如何选更科学?
3+1+2的模式下形成了 12种组合 ,有哪些是更为适合的推荐的组合呢?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1.选报物理学科组合
①物理+化学+生物
此组合可以覆盖 97.4%的专业 ,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是 纯理科思维 ,不想沾染一点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选择。这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
②物理+化学+政治
可报专业98.9% ,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 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 ,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缺点是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选择这类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属于学霸级别的。
③物理+政治+地理
可报专业99% 。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 比较适合物理成绩 ,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④物理+生物+地理
可报专业99% 。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于历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2.选报历史学科组合
①历史+政治+地理
艺术专业、中文、传媒专业 。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②历史+政治+生物
语言、 、医学类普通生 。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 。在专业选报比率上达到 75.3% ,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
③历史+化学+地理
可报专业比例为88.6% ,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
④历史+地理+生物
适合语言、 类专业 。 可报专业比例为77.8% 。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 专业学生,但竞争力也会比较大。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都让家长和学生头痛,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总是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而在近几年高考招生中,也出现了一些现象:有的学校(专业) 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2倍、3倍乃至4倍、5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甚至无人填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过于盲目,存在误区。
更多志愿填报相关问题可以到学艺宝问答板块咨询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填志愿?到底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本报记者综合了高校招生办老师、过来人、考试院 的意见,归纳出家长和学生在填志愿前必须考虑清楚的12个细节问题:
(1)是否光考虑保证升学而忽略了其他?
很多家长和考生一般是把保证被所填报的学校录取作为 目标,他们最大的担心就是能否升学,因此在填志愿上不愿冒不必要的风险。 认为,这种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保证能够被录取的情况下,仍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和专业优势能否通过所填志愿的专业得到更大发展,否则盲目为求录取而选择冷门专业,即使录取了仍可能后悔。
(2)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一些学生报考时总抱着非 大学不去的想法。 指出,名校的确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和光彩,而和自我兴趣的专业相去甚远,可能获得的是暂时的“面子”,得到的可能是终生悔恨。因此在考虑选择 大学的同时,不要忽视专业的选择。
同时报考时也不能为求热门专业而忽视学校因素,例如同样的计算机专业就会因学校不同而专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不同。因此学校和专业对考生来说,都很重要,应该全面衡量。
(3)就业因素如何考虑?
一些家长和考生填写志愿,会把将来求职是否方便看得很重要,这往往是那些很有把握上线被录取的考生。 认为,不考虑就业因素报考大学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把就业因素看得过重,而忽略个人的发展兴趣,就将得不偿失。同时很多专业的冷热都是相对变化的,有可能今年就业很吃香的专业,四年以后倒是乏人问津;而且孩子的性格也未必适合某些热门职业。因此,在充分考虑就业前景时,也要综合个人兴趣和发展潜力等因素。
(4)有没有考虑经济成本?
现在各院校都公布了不同的收费政策,可能对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学费成本问题不在话下,但是如果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一般就要考虑成本问题。 认为,这类学生可以考虑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金、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但前提是自己还喜欢这些院校和专业。不要因为经济而忽视了发展机会,而且现在高校都有一系列“贷款助学”政策,即使是经济条件不佳的考生也完全可以靠勤工助学或贷款赚学费和生活费。
(5)志愿是自己作主还是父母包办?
完全由父母包办填报志愿这是不正确的:一是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发展,父母的选择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确选择专业和学校,很多父母带有个人主观因素,甚至会比较盲从;三是不利于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的建议作为参考,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志愿也不应由学校或是老师包办,因为许多学校老师会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求“保险系数”,人为地将学生分成各种层次,这样容易降低考生的志愿标准。因此学校老师的建议也应只作为参考。
(6)是不是完全要按兴趣来填报志愿?
兴趣是填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 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兴趣不成熟时,如果以一时兴趣作为填报标准也会不妥当。因此,首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兴趣,看看这种兴趣有无发展潜力、能否帮助自己深造或就业发展,要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决定自己的选择。
(7)面对新增专业应该如何取舍?
今年增加招生新专业的学校很多,尤其是一些传统理工类高校添加了不少文史类专业。由于没有历年的参考资料,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等究竟如何,考生要在了解清楚后作出选择。特别要提醒的是,新增专业虽然年轻但并非就是冷门专业,像物流、会展等专业本身就是热门,因此报考者不要把这些新专业当成冷门专业来报考。
(8)没有读到最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部分调剂入学,或进校后觉得专业不对“胃口”的考生也不必紧张,因为你有二次选择的机会。一般说有两种途径,一是转系或转专业。今年有好几所高校在学生转专业方面推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有的放宽了申请条件,有的提高了转专业学生的比例。二是参加第二专业、辅修专业等项目。在填报志愿前还要搞清考生能选读、辅修哪些学校专业或课程;对于所选读的第二专业、辅修专业,学校将给予何种形式的证明等。
(9)如何利用外省市院校的机会?
这几年来,外省市高校每年在上海招收考生,但本市考生中填 志愿的并不多,这对考生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实际上报考外地院校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首先,外省市高校在沪招生计划占上海市生源计划的10%左右,录取率相对较高;其次,这些在上海招生的学校大多是名校,专业也不错;对于那些处于录取边缘线上的学生,鼓励他们去外地上学,这是出于让学生有学可上的考虑。此外,到外地上学,更主要的是可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
(10)报考走读院校(专业)要注意什么?
不少考生如果填报离家近的学校,会比较关心走读问题,但走读志愿并非人人能填,必须要符合要求。一般来说报考走读专业应该具备走读条件,家与学校的距离不宜太远,能解决住宿问题。同时需按要求填妥志愿表中“是否有走读条件”一栏,无走读条件,不要填报;凡被走读院校(专业)录取的,不得要求住读;不具备走读条件的考生即使填报了走读院校(专业),也不会被录取。
(11)选择高职志愿是否对你更合适?
近年的高考录取中,高职(大专)录取时经常会出现考生主动放弃、结果学校招不满的现象,原因就是考生不愿上高职。其实 认为这是误区,因为近年来,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日渐凸显。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紧贴市场,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实行“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学生实践能力强。从目前的人才市场看,高职毕业生的前景较好,这主要是因为高素质、具有操作技能的人才缺乏。对于一部分成绩平平、考本科危险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高职志愿其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12)志愿表填得不理想的话,还有机会再填一次吗?
考生正式填写的志愿表交到区县招办以后,就不能再行改动,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招生工作一环一环顺利地进行,也保证招生中公正的原则,这样是利于考生的。因此填写志愿表时应当谨慎和小心,避免出错。
好了,关于“新高考报考问答”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新高考报考问答”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